听障儿童语言康复需要经过长期的、反复的教学和训练的。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求家长付出时间、艰辛和耐心,还要求家长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懂得一些语音学、语言学的知识,了解儿童语言发展的和听障儿童学习语言的特点。
♡听觉训练 ♡
寻找声音:给孩子一个声音时,他能转头寻找。
在听觉训练中,通过物品和图片的呈现来提供听觉信息的线索。给出一个范围,让听障儿童听到说话内容后从备选物品中拿取。辨听训练要由易到难,选择范围要由小到大。
♡发音训练 ♡
引导听障儿童模仿发音:家长拿出一个小动物的玩具放在自己面前,并模仿发出声音,如“小狗”--汪汪汪,随即打开玩具的开关,让小狗跑起来。家长做出兴奋的样子。同时要呈现完整的语言,如“小狗跑过来了,汪汪汪”,“汪汪汪,小狗跑到妈妈这里了”等等。
在听障儿童有了发音基础后,就要逐步进行中级和高级的构音训练,比如音节发音练习、声韵母结合的音节练习和学说悄悄话、学唱旋律简单的歌曲等等。
利用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来提高孩子感知语言的能力
♡提高孩子感知语言的能力 ♡
说话时口形的转换、声带的振动、面部肌肉的张驰以及说话人的情绪、手势体态等等,都可以提供交流的信号。因此听障儿童可用视觉和触觉来弥补听力之不足。镜子是教学中简便而有效的工具。从镜子中儿童既可看到成人的口形,又可看到自己模仿的口形,及时矫正。小纸片、手也是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有些声母的发音部位以及相互间的区别,外部口形看不出,如g、l、d、r等,可让孩子一手放在家长的喉部,一手放在自己的喉部,感知发音时喉部的振动。也可用小纸片或把手把在嘴前,感知发音时有无气流。这些都是教学中极为简便而又有效的方法。
♡让孩子从日常体验中逐步理解语言 ♡
听力正常儿童的语言是在与成人的不断交往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特定情境中,经过成人语言的多次重复,婴儿逐步懂得了某些词,开始能用动作作出反应,然后才慢慢地学会了说。听障儿童语言发展也遵循这一规律。家长要抓住一切机会让孩子逐步领悟词语的意义。和孩子做传统的日常互动(如玩游戏、歌曲、儿歌等),学习听懂和说出“裤子、米饭、喝水”要比学习从一数到二十更有用。谈论你在做的每件事,也让孩子参与其中,把家务变成语言输入场景,让孩子听到更好地刺激他的听力和语言发育。
♡时刻跟随孩子的兴趣,一起关注他在感兴趣的事物 ♡
小年龄孩子的注意力非常短促,不感兴趣的东西很难转移他的注意力。此时家长需要有“忘我”的精神,忘掉自己想教他些什么,关注他在关注的,比如你想教他的“苹果”,换成他正在玩耍的“鞋子”,根据孩子的动作和手势,及时用语言说出来,这是语言输入的最佳时机。
♡ 巧妙运用文字教孩子说话 ♡
文字是语言的书面符号。听力正常的儿童是通过听先会说话,再学认字的。而听障儿童学习认字要比听懂(看懂)、会说容易得多。因此需要依靠文字来学习语言。有的家长给家中的器物、用品贴上相应的文字标签,孩子在长期接触中自然地就懂得了这些词语的意义,从而领悟到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相应的文字符号。在此基础上学习文字的发音,学习口头语言就会容易一些。家庭在促进听障儿童语言形式训练的同时,也要发挥家庭交往的情境性的天然优势。让儿童在语言运用中学习语言,在与家庭成员的交流中巩固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