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儿言语的康复教学
耳聋难治愈,但耳聋也绝不象癌症那样可怕,我们担心的是由于耳聋而导致的言语障碍,以及由言语障碍而导致的心理障碍。“聋”的状况可通过配助听器部分改善,而“哑”呢?就要我们持之以恒的教育。
聋儿首先是儿童,是正常发育过程中有异常的儿童,我们要看到他们与普通孩子的共性,其次才是他们的特殊性——有或多或少的听力障碍,这导致了言语即交际障碍,并会造成他们学习上的困难及心理变化。聋儿康复工作的根本在于寄希望于借助助听器来充分利用聋儿的残余听力,通过教育手段引导他们使用语言进行交流,最终回归主流社会,能象正常儿童一样学习,生活与工作。儿童听觉系统的正常发育,除了有赖于充分的声音刺激,还需要双耳聆听才能有效地分析和重组仍没学过的言语。教导儿童利用音素发音时,要注意唇部不同的动作,来辨别语音,并教导他们正确的发音和增强语言能力。
对学龄聋童进行强化言语教育,要使他们树立学习口语、运用口语的信心,让他们多进行言语交往,从实际中感受到言语的重要作用,以口语教学为主,手语为辅,平时严格要求聋童用口语多交流,并相互督促、帮助。还要为他们多创造学习、运用口语的条件和氛围。如设置语训课,让他们互相交流日记、作文及见闻或举行朗诵会、儿歌比赛、故事会等。进行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来丰富聋童言语交往的实践经验,从而进一步激发聋童学习使用言语进行交流。
强化言语教育不能仅限于语文教学,还要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来发展聋童的言语。这是聋童学习言语的必不可少的途径。所以要在日常生活或教学中对他们进行训练,结合具体情景巩固、发展言语技能,帮助他们纠正发音、积累词汇、运用句式,提高聋童听话、看话、说话、写话等方面的能力。
加强汉语拼音教学,即发音技能、技巧的教学。首先对每一个音素进行单独教学,详细讲解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广泛借助手指字母,使聋童看到字母就能打出指式,读出发音。日常生活和教学中,教师要用拼音字母表达给学生(打出指式并念出发音),家长也要学习字母的发音和直呼音节的方法,以便于家庭辅导,直到聋儿达到可以流利朗诵汉语拼音读物的程度。言语和思维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所以要努力发展聋童的思维,发掘他们的潜在智力。如在进行“什么时候谁做么”等句式教学中,需要抽象思维的参与,聋童在造句的同时也锻炼了他们言语和思维。还要结合日常生活,培养他们的观察、想象能力,并让聋童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如在“称象”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就带来生活中各种称让学生称东西,让学生观察东西的轻重和钩盘的位置的关系,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曹冲称象方法及原理的理解,提高了自身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及智力的发展。
发展聋儿言语教育,组织、开展各种教育活动,这为他们的言语学习提高了丰富的内容和良好的机会,加上教师有意的指导,更加促进了他们言语技能的发展,使他们尽快康复。仅单学校对聋童实施言语康复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社会及家庭的大力配合,日常生活中各种技能的学习可帮助他们将学到的言语技能运用到社会交往实践中去,来巩固言语的运用和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家长也要参与对聋儿实施教育,一是可以与学校建立联系,如家长会、家访,家校联系册可帮助教师及家长全面了解聋童的情况;二是学校定期举办家长培训班,让他们明确教育要求、难点、注意事项等,这样保障了家长对学生语训时,做到计划周密,方法正确。学校组织聋童参观游览、购买商品等活动时都需要社会及家庭得到的支持与配合,才能促进教育成果,增强聋童的社会适应能力。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对聋童的言语教育。学校要建立测听室、配备语言室、测听、调试及维修助听器室等设施,这一整套工作要有专门教师负责。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幻灯、录象、录音、电话等教学手段,有意识的要求聋童多用电话互相交流。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使强化聋童言语教育的活动走出了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怎样教会聋儿"听"呢?
听觉障碍是聋儿最本质的残疾。聋儿中80%有残余听力。
选配合适的助听器,尽早地利用残余听力,对他们进行听觉训练,是解决聋儿"听"的有利措施。
听觉训练可以分为3 部分进行,对于刚刚接受听觉训练的聋儿,首先要唤醒听觉,让聋儿听鼓、锣、哨子、喇叭等声音。
训练时要根据聋儿丧失听力的分贝数,选择对聋儿声音刺激的强度,声音不宜过强,否则会造成听觉器官的损伤。唤醒聋儿沉睡的听觉,让聋儿感知声音的存在、声音的有无、声音的大小、声音的高低,是聋儿迈入有声世界的第一步,优美和谐的音乐,能培养聋儿辨别不同的音色和音调。在听觉训练中让聋儿听钢琴、电子琴弹奏的儿童歌曲,听录音机放送的音乐,在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中做游戏,聋儿将从中感受到声音的动听。
另外,音乐的节奏能增强聋儿的节奏感。聋儿内心节奏的训练,在聋儿康复中也非常重要。
听觉训练中的辨音训练,首先是分辨自然界中动物的叫声、风声、雨声,生活中物体的撞击声、各种交通工具声、各种不同的乐器声,分辨不同人的口音,男人女人的声音。使聋儿能分辨的声音越多越好。无论是唤醒听觉、音乐刺激,还是辨音训练,都是为提高语言的辨别能力创造条件。语言的辨别从区别不同的语音开始,逐渐达到辨别不同的语音和近似的语音,进而训练聋儿对词汇和句子的分辨。
在听觉训练中,要尽量让聋儿听到真实的生活中的声音和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要反复地听。
人类的各种语言都有一套完整的体系,它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要素。
语音是由发音器官发生的,发音器官活动的部位不同,方法不同,产生的声音也不同。为了活动聋儿的发音器官,要让聋儿做呼吸操、舌头操、口部操。为了练习好发音,要进行鼻音练习、嗓音训练、音素训练、拼音训练。
还要进行平上去入的"四声"训练。耳聋使聋儿缺少听觉的反馈,不能及时校正自己的发音,因此他们发音时会存在许多缺陷,比如:发音不准,发音音量小,缺少声调变化,有时发假音,冒高调,有时又发低音等等。面对这些问题,只要我们学习掌握语音的知识,并利用听觉、视觉、触觉其他感官的代偿作用,有计划有目的、持之以恒地训练,聋儿是能够学会说出清楚的话语来的。
语言训练分为两部分:一是理解性语言能力的培养,二是表达性语言能力的培养。发展语言能力的第一步是理解语言,理解是表达的基础。在语言训练中应当使聋儿在获得大量的语言刺激的同时,与语言的意义结合起来,发展聋儿的语言理解能力,引导启发聋儿把口型、语音、实物和词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明白每个词都是有所指的。只要聋儿理解了语言的意义,他就会逐步懂得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有相应的词为代表,他就会产生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聋儿在这个飞跃中由对语言的不理解到理解,由不会说到会说。
在理解了语言的条件下让聋儿先学一些短句后,再训练语言的表达能力,要教会他们说完整的话,正确表达自己思想的意愿。学会表达的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等以及提高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复合句。要注意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增多聋儿的语言实践,时时鼓励聋儿用他所理解的词汇和句子进行表达和交往。
因为我们训练的对象是儿童,所以要训练寓于游戏和活动之中,可于主活之中,要注意聋儿的兴趣。
在聋儿康复过程中,聋儿交往能力是聋儿康复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如果聋儿有较重的心理障碍,不愿与人交往,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愿,交往能力就无法表现,也就难以回归主流社会,聋儿康复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消除聋儿的心理障碍,发展智力,增强语言能力、交往能力是进入正常学校学习的重要技能。
我们进行康复训练的最终目的是要让聋儿能进入正常幼儿园或小学学习,回归主流社会。聋儿要进入小学学习,要进行心理、智力、语言能力等内容的测试,如果聋儿的交往能力某一项稍差一点,就有可能被拒之门外,对其以后的发展极为不利。
聋儿交往能力的培养,首先是交往基本技能的培养。基本技能包括听说能力的训练和言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听话能力的训练是指加强聋儿语言交往方面的听话能力的训练。在这方面的训练可以让聋儿多听一些课堂用语和生活用语,进行模仿并正确执行,同时在听话训练可以借助看话作为补偿手段。还要训练聋儿注意的人的体态,表情语言信息。
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包括,第一、对话训练,对话训练可以是老师利用图片跟聋儿对话,可以在游戏活动中引导聋儿之间的对话,可以开展家长与聋儿的对话练习。第二、复述故事的训练,让聋儿看图讲故事。第三、朗读训练,通过朗读句子和儿歌的训练培养聋儿读句时有抑扬顿挫的节奏感。
另外要为聋儿多创造语言交往的机会。一个人的语言能力都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语言环境是学习语言、进行语言交往的必要条件,我们要为聋儿创造丰富的语言环境。
1.多与聋儿交往,老师和聋儿家庭内部成员都要多跟聋儿进行语言交往。
2.多让聋儿跟同龄健全儿童交往,多组织聋健合一活动,家长可以请亲戚的小孩或邻居的同龄小孩到家里玩,鼓励自己的孩子多跟小伙伴交往。
3.多让聋儿跟陌生人交往,一般聋儿见到陌生人都是胆小不敢跟陌生人说话,要改变这种情况,家长要多带小孩到亲友家中串门,鼓励孩子跟亲友的其他成员交往,另外带聋儿外出与其它社会成员交往。
家长尽量与聋儿面对面地交流,避免与聋儿交流时有环境噪音。训练聋儿与人交流时注意观察对方的面部表情和手势,记住,眼睛可帮助儿童提高听力。在饭店或商场等噪音环境下要背对着噪音源,助听器对正面的声音最敏感。不要一边吃东西或抽烟,一边与聋儿讲话,尽量发音清楚、准确、速度要慢,首次交谈时可从简单的单字开始,耐心纠正他们的发音,或准备一面镜子,便于儿童对照大人的口形、经过反复练习达到发音准确的目的。还要不断鼓励他们的发音,帮助他们获得与人对话、交谈的信心,而耐心、谅解最为重要,不要操之过急。
作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