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儿的听觉训练
只有充分利用和发展聋儿的残余听力,通过科学的有计划的康复训练,才能唤醒呈“昏睡状态”的部分残余听力的功能,使之能对声音的注意、辨别、定位=记忆及理解的能力提高,最终达到进行言语交往,发展智力,适应社会大众的生活工作环境。
听觉是如何产生的
听觉系统是由外耳、中耳、内耳及神经所组成。外耳的功能主要是收集声音,并将声音由外耳道传入中耳。中耳是个充满气体的空腔,里面有三个听小骨,可将传入的声音振动放大后,传入内耳。内耳则是充满了水状的淋巴液,它的形状像是蜗牛,称为耳蜗,耳蜗内的绒毛细胞,除了分析传进来的声音,并可把声波振动所产生的波动,转换成电生理讯号,以刺激听觉神经。听觉神经再将电生理讯号传送至大脑产生听觉。
听力损失可不可以恢复
造成听力损失的部位若是在外耳或中耳,则有治疗的可能,听力也就有恢复的可能。若损伤的部位在内耳,则听力损失无法恢复,只有配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电子耳蜗。
实践告诉我们,听力损失超过45dB 的儿童对言语和学习功课的发展有迟缓表现。听力损失越严重,这种障碍表现的越明显。一个听力程度在90dB 的聋童,当戴有助听器后,100dB的声音给予刺激,他却“熟视无睹”,是因为他的残余听力长期处于废用状态,所以说听觉训练的作用在于唤醒聋儿的残余听力,提高聋儿对声音的注意、辨别、分析、选择、理解的能力。
听觉训练的目的
A 聋儿能正确反映周围有无声音的存在。
B 聋儿能正确辨别不同音调、响度的声音,提高聋儿对不同声音的鉴别能力。
C 配合言语训练,要求聋儿开始学习说话及与人交往时,要懂得不同声音代表的不同的意思。
D 帮助聋儿逐步建立有声语言。
听觉训练的要求与内容
1.听觉训练的要求
A. 坚持用适度的声响刺激聋儿的残余听力,唤醒他的听觉反应。开始时,要根据聋儿的年龄不同有所区分,时间不要太长,声音不宜太高,使聋儿能高兴地听,并感受到声音的美妙。
B. 对聋儿进行听觉训练时,应尽量将声源靠近配戴助听器耳朵的一侧,或是听力较好的一侧,声源自然和谐,音量稍大于一般声响即可。实践告诉我们:残余听力100dB 的受训聋儿输入助听器的适宜声强以60~70dB 的声级较为适宜。
C. 对听觉训练必须有信心和耐心,每天必须坚持训练。一般聋儿在开始时几乎完全没有反应,但家长教师应耐心地坚持,即使是脑干诱发电位100dB 检查均无反应的儿童也不应该放弃训练。
D. 要置身于有声环境中训练。聋儿需要在正常的语言环境中与周围的人说话或做游戏。
A. 听觉注意要唤醒聋儿“沉睡”的残余听力,让他对周围的各种声音的存在引起注意和察觉。开始可以从低频段起步,向中高频推移,常用的方法有:“击鼓传花”、“听声跳绳”、“听声举旗”等。
B. 听觉识辨聋儿不仅能感到声音的存在,还要对周围的各种声音加以辨识。包括对声音不同响度、音调、方位的辨识,让聋儿知道自然界存在着不同的声音,而且声音是多种多样的。训练的方法可以从识别不同的声音的大小(即响度)、长短开始,然后了解不同的声音代表不同的信号。如辨别自行车铃声、汽车喇叭声和火车鸣笛声等。聋儿对声音的辨别能力提高,直接关系到日后对有声语言的理解和掌握。
C. 记忆声音记忆和识别,关系密切。对前后两种声音要正确区别,就必须对前一个声音的特性在大脑中存起来进行相互对照,才能做得正确。聋儿记忆的声音“模样”越多越有利于相互辨别,因此,训练就必须不断重复,加深大脑中的记忆痕迹,只有听觉刺激加深到一定程度,大脑才能形成长期记忆而终身不忘。
D. 理解声音这是聋儿听觉康复的“质变”阶段。理解声音阶段要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繁杂,从单音节到多音节,从短句到长句,反复训练。
由于每个聋儿的情况不同,训练有所差异,最终听觉康复的程度也会不同。
作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