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听不到声音人的反应会变慢,对于老年人来说,反应慢,与外界沟通减少甚至会诱发老年痴呆。研究表明,这种说法并不是危言损听。
中国有老年痴呆患者500万人之多,占世界总病例数的四分之一,且每年平均有30万新发病例。中国老年痴呆的患病率已随着年龄的升高呈显著增长趋势:75岁以上达8.26%,80岁以上高达11.4%;老年痴呆的患者女性多于男性,60岁以上妇女患老年痴呆,通常是相匹配男性的2到3倍。其实,除了上面提到的各种问题外,近期研究表明,老年痴呆症的一个最突出的问题是听力损失!
人体所有的器官都是“用进废退”,意思就是一个器官或某种功能,越是经常使用或锻炼,其功能越好。如若经常不用或得不到锻炼,则其功能将衰退,听力也具有这个特点。
1、老年痴呆是什么?
“痴呆”常常被定义为一系列的症状表现,其中包括记忆问题、语言交流问题以及个人思考能力的变化等等,大约有超过一百种的症状都属于痴呆范畴。大家最常见的痴呆类型是阿斯海默症Alzheimer’s dementia,也就是我们听过最多的“老年痴呆”。
老年性痴呆即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起病隐袭,病程呈慢性进行性。该病主要表现为渐进性记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人格改变及语言障碍等神经精神症状,严重影响社交、职业与生活功能。当被诊断出患有该病时,寿命一般为5~10年。
痴呆主要是由大脑的一些疾病(例如阿斯海默症),或者是一系列的中风(例如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引起的。痴呆是一种渐进性退化的疾病,这就意味着患有痴呆症的患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和语言交流能力上会不断的下降。
2、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痴呆?全球社会老龄化是最根本的原因之一。由于出生率的变化和人类平均寿命的增长,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大。人均寿命增长的同时,一些健康问题的发生概率也会不断上升,其中痴呆症是和年龄增长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疾病。有关研究表明:在发达国家中,到2040年患有痴呆的人口将比2001年升高一倍。而在那些中低收入的国家,这个数字会提高到5倍,也就是说将会有400%的增长。
所以,在未来会有更多的个人、家庭甚至你身边的朋友遭受痴呆症的影响。另一个原因,则是和金钱的关系。痴呆症的护理需要高额的费用支出,国家、社会、家庭都应做好痴呆护理费用增长的准备。
准确的来说,现在还没有直接的研究数据可以确定的证明听力下降会导致痴呆。但是也有一些研究显示,听力水平越差的人群在认知能力上有更差的表现。听力损失会明显提升痴呆症发生的概率,而且有更大的概率显示,听力损失和痴呆症状容易同时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
虽然目前还不能建立一个关于听力水平和痴呆的直接因果关系,研究结果只提示听力损失会关联到痴呆的发生概率上升,但至少我们可以从听力损失和痴呆症状的联系中归纳出三点可能性:
听力损失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可能是因为听力损失的人群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集中更多的精力去听各种声音和交流。侧面导致了听力损失患者在听觉功能这一项上占用了更多认知能力资源,而使其他认知功能可以调配使用的资源下降,从而导致其他(整体)认知功能的下降,即使下层认知系统运行正常。
在对一些听力损失患者的影像学研究中,发现听力损失患者的脑体积会有一定的下降。但是,听力注意力的增加导致认知功能的下降也和一些理论形成矛盾。例如,做一些繁重的、耗费脑力的活动应该是可以促进认知功能的维持或发展,而不是导致认知功能下降。这也是为什么研究者建议退休后的人们玩数独、填字等游戏训练大脑来保持认知能力不退化。
另外,有很多对于助听器患者或人工耳蜗患者设计的听觉训练,这些训练基本都包括繁重的听觉注意力训练,但并没有研究或报道显示,这些听觉训练会伴随一些使认知能力下降的副作用。
最后,听力对认知的影响可能不是直接的。比如,听力下降会导致患者社会孤立、抑郁、不愿意交流等现象,这些行为也都会指向认知功能的下降和痴呆发生的危险。
下面从另外一条线讲讲第二个猜测,即认知能力对听力可能的影响。这一次我们有很好的证据表明,听觉是一种很繁重的认知行为,特别是在那些复杂的听力环境中,人们必须集中精力去拾取某些声音信号或感兴趣的信号,并且不断追踪这些信号 ,同时还要将这些内容和大脑中相关的记忆信息联系。所以,较差的认知能力会影响听觉的整体表现。
听觉测试也是一项繁重的认知任务。尤其是那些需要双耳分开dichotic拾取目标的测试,即使那些简单的测试,如纯音测听,也是一种要求很高的认知能力的测试。
因此,一些人的听力测试结果不好的一部分原因可以是认知能力的下降,某些测试的结果可能是由于认知能力和听觉能力同时变化导致的。很多研究人员,如心理学家、神经学家、听力学家则希望运用一些检查可以区分开听力因素和认知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其中一个选择是在研究中加入客观的测试,如电生理测试。
最后一种猜测,听力水平和认知能力不是互相影响的因果关系,而是共同被某种未知因素影响。更准确的说,是某些因素。听力损失和认知能力下降都是复杂、多原因的过程,与两者都有相关性的原因有很多,如年龄引起的长期炎症、氧化应激、激素的变化、心血管功能的变化等等。听力损失和认知能力下降同时还与基因的易变化性, 环境,生活习惯有关。
举个例子,那些喜欢有氧训练、健康饮食的,不抽烟、不酗酒的人群往往都会同时指向有较好的听力水平和认知能力。
研究表明,在有听力损失的时候,大脑的听觉中枢就就得不到有效的声音刺激,大脑会开始将其他的功能如视觉或触觉功能分配给听觉中枢,即使是短期的听力损失也可能会发生这种大脑功能重塑的现象。这种代偿性的适应会大大减少大脑处理声音的可用资源,从而影响听力损失患者的言语识别能力。所以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很多听力损失的老人常常表现为听不懂交谈者讲话内容,而不是单纯的听不见。这一系列变化会增加大脑的整体负荷,增加老年痴呆的风险。另有研究表明,听力损失越严重,老年痴呆的风险越高。
很多阿尔海默茨病患者都有听力损失;听力损失患者也更容易患上阿尔海默茨病。二者早期症状容易混淆,并且一种病症往往会掩盖另一种病情。阿尔海默茨症患者和听力损失患者都会听不清对方谈话。因此定期常规听力测试非常有必要。
目前,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约有1/3存在听力问题,然而很多时候会被认为是人体衰老的正常现象而得不到相应的重视。
因此,延缓以及听力损伤后的补偿就尤为重要,老年人可通过锻炼身体、调节饮食作息等来延缓听力下降,对于听力已经下降的人来讲,可选择助听器或人工耳蜗来补偿听力以及延缓听力的进一步下降。
对于老年性听力损失需要认真对待,一旦发现尽早干预,以防大脑产生代偿性听觉功能的衰退而诱发老年痴呆。目前助听器或人工耳蜗技术都能很好的帮助老年性听力损失患者重回有声世界,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
听得到和听得清是两回事,听得到是过程,而听得清是能力。理论上讲,听力损失在40分贝以上的人都应该佩戴助听器。大脑听觉中枢若长时间接收不到声音信号,听觉皮层对声音信号的处理能力就会变弱、退化,是不可逆的过程。所以有听力损失不可怕,可怕的是言语分辨能力下降。及早干预不但可以有效解决交流问题,还能保持更高的言语分辨能力,这样就不会出现听得到而听不清的情况了。
听力下降不要紧,使用助听器可以帮助您,让中国的老人有一个“高质量、可以交流的晚年”。正确认识自我听力下降的现状,积极转换观念,采取干预手段,不仅仅可以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可以减轻家人的负担,创造更加和睦与温馨的家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