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大,机器坏”常常被老人拿来自嘲身体机能的退变,包括耳聋耳背。据统计,全国身患老年性耳聋者达1364.49万,占听力障碍总人群的66.87%。值得注意的是,老年性耳聋通常由家人发现——长辈听不到门铃或电话响、说话像吵架、电视或收音机开得很响……
专家表示,60岁以上老人平均每年“丢失”0.6dB的听力,若长期不察、不理老年性耳聋,不仅沟通交流难,还会引发性格及心理问题,经常发现家人诉称老人抑郁自闭、乖僻,最后查实是耳聋惹的祸。
在系统老化衰退、危险因素等共同作用下,60岁以上老人平均每年“丢失”0.6dB的听力,临床发现,老人的听力损失大多以高频听力下降为主,言语识别能力明显下降,可伴有耳鸣、眩晕等。
“老年性耳聋一般都是由家人发现的”,专家表示,由于该病进程一般较缓慢,老人家听力下降但自身察觉不出来,因此与人交谈时需要对方重复说,自己的音量也会增高;将电视、收音机的音量调高;手机、电话、门铃响听不到等等,都可能是“慢慢聋”。一般来说,正常人说话的音频在500~2000赫兹,而老年性耳聋一般先丧失高频听力,所以家人要注意这点,有的病人甚至出现高频听力陡降。
耳聋不仅直接导致老人与人沟通交流困难,还会引发多种性格改变或心理问题。比如听不清声音、说话,因此多疑、孤僻、焦虑、抑郁、自闭,严重的不愿与人沟通,不愿参加社会、社交活动。俗话说“聋人三分傻”,因为听不见而反应慢、语速慢,长期不理甚至出现说话严重变调,加速老年痴呆。
专家介绍,老年性耳聋的听力下降是无法逆转或恢复的,治疗上可采取药物治疗、佩戴助听器、人工耳蜗植入等。
对于中、轻度耳聋者,医生建议早期佩戴适当的助听器。吴佩娜发现,有助听器需要的患者,仅20%左右愿意佩戴,因为他们认为戴助听器耳聋得更快,摘了就更听不清了。“这完全没有科学依据,只是戴上和取下之后的听觉差异所造成的错觉。”吴佩娜强调,助听器不仅能恢复听力,而且研究认为,“听得见听不清”的患者获益更大,因为老年性耳聋的言语识别能力差,可能与中枢系统功能障碍及患者的认知能力有关。早期佩戴助听器可以保护患者的中枢神经、言语识别功能。
有的患者愿意戴助听器了,但为省钱而随便买路边货、接收继用他人助听器、只戴单耳助听器等,专家认为,这些都是错误的做法。老年性耳聋类型很多,助听器据类别而弥补听力,因此验配要到专业机构做专业的听力评估;助听器寿命长,耳聋加重了还可以调整继续用,但每晚要放入干燥盒清除湿气进行保养。耳聋一般是双耳性的,如果只戴单边助听器,易导致言语识别率提高不明显、单耳听力无方向感且缺乏声音的立体感等。对于重度以上的耳聋患者,佩戴助听器已不足以补偿听力,可考虑人工耳蜗植入、振动声桥植入。
专家表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可增加血液浓度,导致耳蜗微动脉阻塞而影响到内耳循环,加速听力系统衰老,从而加快耳聋进程,因此中老人要注意饮食清淡,减少脂类食物,戒除烟酒嗜好。此外,噪音和服用耳毒性药物,也会导致或加速耳聋。
老年性耳聋符合人体的新体代谢规律,那些八九十岁仍耳清目明的老人,往往得益于基因基础好。不过,清除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危险因素,从延缓听觉系统衰老过程、预防耳聋上,专家认为还是有效的。
1.注意饮食卫生,减少脂类食物,戒除烟酒嗜好。
2.积极治疗相应的系统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
3.避免接触噪音。
4.避免应用耳毒性药物(如抗生素和抗肿瘤的药物等)。
5.避免精神紧张,保持平和舒畅的心态,进行适量的体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