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聋九哑”形象地反映了听力障碍对儿童言语、语言能力的影响。事实上,听力障碍特别是先天听力障碍对儿童发展的影响远远不局限于言语、语言。
1982年,布斯罗德(Boothroyd)从11个方面概括了先天性听力障碍对儿童发展的影响。认为,听力障碍可以导致:
1、知觉障碍:听障儿童难以通过声音辨识事物;
2、言语障碍:听障儿童无法理解言语动作与语音的联系,难以获得言语控制能力;
3、交流障碍:听障儿童学习语言困难。难以理解言语内容,很难参与交流;
4、认知障碍:听障儿童难以通过听觉获得有声语言,只能通过具体形象认识世界,不能像健听儿童那样通过语言的抽象作用认识世界;
5、社会化障碍:听力障碍的婴幼儿听不到父母的警告指令。除非建立替代交流方式,否则长大后也很难学习社会规则;
6、情绪障碍:听障儿童不能通过语言交流满足自身需求,不能理解父母、同伴貌似突然、任性的情绪反应,常常感觉被人控制而不是自主,因而会感到迷惑、愤怒,逐步形成负面的自我印象;
7、教育问题:语言能力低下造成听障儿童难以从正规教育中受益;
8、智力障碍:听障儿童在知识和语言能力上的落后会导致智力落后;
9、就业问题:由于听障儿童在言语能力、知识水平、学习成绩和社会能力方面滞后,长大后就业机会也大大减少;
10、家长问题:由于孩子存在学习语言的障碍,家长会本能地减少语言输入和交流。发现孩子的异常后,家长常会否认或迷惑,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进一步妨碍孩子的情感和社会性发展;
11、社会问题:同家长一样,社会与孩子的互动也会受到影响。
儿童耳聋的防治,不仅仅指耳聋或听损伤疾病本身的预防和治疗,更重要的是对它们导致的语言、发育、心理障碍的预防和治疗。听损伤的干预是集听力学、医学、教育学等手段于一身的多学科性策略,旨在培养患儿语言表达运用能力,达到听说交往目的,促进其智力和心理的健康发展,使其受教育和工作的机会与正常儿童平等,回归主流社会。
具体方法包括药物和外科手术治疗、助听器选配、人工耳蜗植入、听力言语训练、听损伤患儿听力和语言能力的评估、对聋儿家长的指导、聋儿的教学、教学效果评价、职业指导等。